“这孩子长得真好看,白白胖胖的。”“这小孩胖嘟嘟的真可爱。”我们常听到这些夸宝宝的话,这本是一种善意和对宝宝的喜爱,但从健康角度讲,宝宝胖嘟嘟真的好吗?怎么样才能算肥胖呢?肥胖对宝宝有哪些危害呢?来跟创优爱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2岁以下宝宝的超重和肥胖评价指标可用身长的体重评价法,可以参考中国卫生行业标准“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”,参照同年龄、同性别和同身长的正常人群相应体重平均值,计算标准差分值,+1SD≤标准差<+2SD为超重,+2SD≤标准差<+3SD为肥胖,标准差≥+3SD为重度肥胖。
扫码可获取完整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表
2岁以上宝宝超重和肥胖的首选参考指标则是体质指数(BMI),体质指数(BMI kg/m2)=体重(kg)÷身高的平方(m2),当宝宝的BMI>24kg/m2为超重,≥28kg/m2为肥胖,需要及时干预,控制体重,<18.5为体重过轻,要当心营养不良。
• 影响身高
骨龄的变化与体内雌激素密切相关,而肥胖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风险,这会导致骨龄加速,最终可能影响成年后的身高。
• 增加骨骼负担
宝宝体重过重会对下肢造成超负荷压力,容易导致宝宝O形腿、外八脚等。
• 增加患病风险
中重度肥胖可能会让宝宝出现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尿酸、脂肪肝、血脂异常等传统观念中的“成年慢性病”。
• 出现心理问题
肥胖引起儿童心理问题的例子很常见。胖宝宝年龄稍大一些后会对自己的形象产生担忧,有自卑感,比如穿衣不自信、不喜欢人际交往、不喜欢户外运动等,随着肥胖程度加重和持续时间加长,可能还会出现行为异常、性格缺陷、交往困难等问题。
肥胖一旦形成,干预治疗极其困难。儿童肥胖干预重在早期预防,在婴幼儿时期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,在家庭和学校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,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着手。
• 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
建议妈妈从怀孕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和科学营养搭配,防止孕期营养过剩。母乳的营养成分比例更为合理,母乳喂养行为本身也可调控宝宝母乳的摄入量,从而达到能量平衡,有利于控制早期肥胖的发生。
•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
控制饮食的目的不是节食,而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饮食方式使体重下降。日常膳食推荐低能量、低脂肪、适量优质蛋白质和全谷物,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,儿童还应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和过多零食点心。
• 增强体育锻炼
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,培养宝宝爱运动的生活习惯。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(2021)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、静坐行为和睡眠指南中推荐:6岁以下儿童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的身体活动,鼓励多做户外活动(如户外的散步、玩耍、跑、跳等,全天分布,多则更好),每次静态行为时间(如操作手机、电脑、平板,看书报、电视,画画,玩玩具,演奏器乐等)或受限时间(例如在手推童车/婴儿车、高脚椅上,缚在看护者的背上)不超过1小时。
• 重视儿童体格生长监测
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(分别在3、6、8、12月龄),1-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,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。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。
建议家长学会BMI计算方法,能使用生长监测表监测宝宝身高、体重和BMI的增长趋势,尤其对体重增长过快和超重肥胖的宝宝,可采取家庭监测和机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,每1-3个月监测1次体重和身长(高)。
儿童肥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它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家长的长期坚持和耐心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的支持和榜样作用至关重要。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,让所有宝宝远离肥胖的威胁,享受健康快乐的童年。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路77号悦创PARK